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际华新闻

新闻中心
  • 际华新闻
  • 际华视频
  • 际华十年
  • 公告通知
  • 际华新闻

    “巨匠风范”际华春秋2016年春季拍卖会中国书画专场

        2016年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北京际华春秋拍卖有限公司2016年春季拍卖会将于2016年5月12日-16日在深圳会展中心6号展馆预展“巨匠风范——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专场”, 2016年5月15日在深圳会展中心6号展馆2楼平台活动区举行拍卖会。

        北京际华春秋拍卖有限公司从6000幅书画藏品中甄选出了本次拍卖的几十幅精品之作。中国书画有任伯年、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范曾李可染、高剑父,书法大师启功等名家作品,油画有吴冠中陈逸飞王沂东等现代名家之作。


     

    《源远流长》 张大千

      180.5×99.5cm   泼彩泼墨 金笺   1978年作

      1996-1998年通过台湾友人购自王铁汉将军家属

      《奇瑰异彩-张大千》p75,新加坡亚洲艺术博物馆2001年出版。

      李永翘《张大千全传》,第118页。

      傅申《张大千的世界》,第88、93图。

      款识:六十七年戊午嘉平月,敬颂萧海大兄开岁百福,弟张大千爰。

      钤印:大风堂、西川张爰、金石同寿
     

      同样使用泼彩技法,由于每次手动离的大小或方位、以及不同材质等因素,是色彩流动变化各异,每幅彩墨生成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大千正是在这些各异效果的彩面上,再添笔加工赋予实质形象,所以每幅泼彩画都有着自我面貌。

      图写赠“萧海大兄”,祝贺其九十岁寿诞。画面以大尺幅立轴布置高山流水,一条自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点出了寿岁“源远流长”的象征意义。图中林丛、房屋、小桥、舟船、人物均不遗余力描写,是画家倾心而作之赠品。

      大千有着江湖豪气的性格,不仅是善待友人,对友人们的寿、婚、丧等全当家事,以赠画写实寄予情意。大千早年在上海与江南才子谢玉岑(谢稚柳胞兄)相识遂成莫逆之交,谢玉岑极爱大千画,常为之题诗,谢卧病在床时,大千每往探视比作画以慰之。①1968年,大千更以1979公分长的泼彩巨制《长江万里图》,敬祝挚友张群八十寿辰;第二年再以1403公分长之《黄山前后澥》手卷,为张目寒二弟祝七秩大寿。

      作此图之“六十七年戊午嘉平月”(1978年12月30日至1979年1月27日),正是大千一家在摩耶精舍准备迎接迁入新居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


     

      《雨后初晴》   张大千

      140×58cm   立轴 纸本   设色水墨   1949年作

      《雨后初晴》   己丑1949年三月   立轴  纸本 设色水墨

      《奇瑰异彩-张大千》p75,新加坡亚洲艺术博物馆2001年出版。

      李永翘《张大千全传》,第317页。

      展览: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
     

        构图上大致与《风中荷》近似,但却是两种不同的情调。雨后初晴,荷叶迫不及待地抖落身上的水气,白莲更是心花怒放,淡红色的莲蕊映衬着白花益发皎洁。题诗更有趣味:多谢浣纱女手下留情,未折去荷叶,可为鸳鸯遮风挡雨。

      这年二月,大千应何香凝之请,画《荷花图》(白莲)转赠毛泽东(润之)。


     

     徐悲鸿原稿、范曾补画《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

      水墨纸本镜芯 92cm×176cm

      款 识:锦绣少年不知愁,策蹇山林羡骥裘。独驮堪怜人寄世,伤心莫忘此回头。岁丙戌仲夏静文先生持悲鸿六朝诗意稿嘱题,江东范曾。贡句“锦绣少年”原为“少年锦绣”,谨志。十翼又题。

      印 文:徐悲鸿、十翼范曾、抱冲齐主、范曾雅趣、追陪先贤、高山仰止忆悲鸿 

        “1929 年,徐悲鸿先生根据民间广为流传并已俗语化了的六朝人诗意“别人骑马咱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一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创作了《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底稿,并据此底稿,先后创作完成了三幅成稿,徐悲鸿的原底稿,整幅底稿纵92 厘米,横176 厘米,该作曾发表于由徐悲鸿纪念馆编,北京出版集团2005 年出版的《中国艺坛巨匠——徐悲鸿》第112 页至114 页,该书第124 页又将其中的推车汉作了局部放大。

        2006 年夏天,范曾先生受廖静文先生之邀,有幸亲睹悲鸿先生的这幅佳作,在反复揣摩悲鸿意图和审视原作的前提下,纵情挥毫,补绘出后面的连山,茂壮的松树,以及马蹄所过、驴蹄所触、车轮正行及壮汉踩踏的山路,并补画数笔荆棘野草,更显道路之崎岖。所补画内容与原底稿完美地结合于一起,可谓珠联璧合。与其说是补画,不如说是时隔77 年的两代大家神交并密谋而成的一幅佳作,它凝聚了两代大家之精华,淋漓出两位巨匠之绝技,造就成独一无二的旷世奇作,时间这根线牵出的故事,其意、其情、其境令人畅想不已……

        范曾先生补画之后,又在画面左上角信笔写下长题:“锦绣少年不知愁,策蹇山林羡骥裘。独驮堪怜人寄世,伤心莫忘此回头。”这一千古名句,并注明“岁丙戌仲夏静文先生持悲鸿六朝诗意稿嘱题。江东范曾”。,紧随其后又写道:“贡句‘锦绣少年’原为‘少年锦绣’,谨志。十翼又题。”


     

     《看山图》 可染;

      设色纸本镜芯    70cm×59cm   1964年作

      此图作于北京,距今已二十年,浅予先生方家搁置为题,一九八四年春三月可染记。

      钤 印:可染、可染、孺子牛、陈言务去

      款 识:看山图,可染;此图作于北京,距今已二十年,浅予先生方家搁置为题,一九八四年春三月可染记。

      备 注:叶浅予旧藏。

      出 版:1.《叶浅予藏书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
     


     

     《康巴汉子》吴冠中

      布面油画  53×81cm  60年代作
     

        藏家与吴冠中为原北京艺术学院同事和邻居,作品来自吴冠中先生馈赠。藏家主动要求与北京际华春秋拍卖有限公司签署作品保真协议。北京际华春秋拍卖有限公司对此作品保真,可承担一切相关法律责任。


     

     《西厢待月》   陈逸飞

      布面油画   180×170cm   1994年年作


        1980年,陈逸飞在美国开始了新的人生和绘画事业,他富有浪漫情调的写实技巧获得了国际需求的提升,清末古典女子的依依倩影成为了他油画创作的新题材。主要作品有《浔阳遗韵》、《罂粟花》,《西厢待月》、《恋歌》灯,这些油画创作无一不把清末古典女子的依依倩影描摹尽是东方韵致和情调。

      《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崔莺莺待月西厢,张生跳墙赴约;张生夜读,崔莺莺前来红袖添香,虽几经波折但最终花好月圆。这故事使许多读书人为之沉醉,为之痴迷,为之癫狂,为之跃跃欲试。

      陈逸飞《西厢待月》,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大红大紫的运用使作品更具传统中国色彩的因素而披上一层东方韵味,画家细心描绘的古典旗袍更是将这东方韵味推上一层楼,再配上沉静文雅、秀丽婉约、生动传神的面孔,浓浓怀旧气息与古典纯净的东方韵味便弥漫开来

      陈逸飞正是通过这些女子的轮廊刻画显示出女性健康的体形、优美的姿态,描绘出自己心中那份东方韵致和情调。实际上这些女子代表的就是他的中国。

      陈逸飞通过描摹东方女性的黄皮肤和斑斓多彩服饰,使得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追求一种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少妇们精致的服饰、多变的花纹、样式、色泽以及团扇的扇面鸳鸯、蝴蝶、龙凤绣花等图案,都是陈逸飞经过考究后,运用于油画创作中地道的中国图案,细致入微,精心刻画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可以说,陈逸飞通过这些小家碧玉式的“中国女子”形象,重新塑造了欧美想象中的“中国”。

      预展地点:深圳会展中心6号展馆

      拍卖地点:深圳会展中心6号展馆2楼平台活动区

      预展时间:2016年5月12日-16日(周四至周一)

      拍卖时间:13:30春香传——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现当代艺术专场

      (时间顺延)巨匠风范——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专场

      (时间顺延)列宾与费欣——旅俄华侨珍藏油画专场

      (时间顺延)温润瑗姿——中国古代玉器专场